第十六届国际计算方法大会在杭州成功召开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4日    来源:

2025年9月27日至30日,由中国力学学会主办的“第16届国际计算方法大会”在杭州成功召开。会议由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联合承办,浙江省力学学会、浣江实验室、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研究中心、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浙江大学浙江交工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协办。浙江大学陈伟球教授、罗尧治教授和宁波大学吕朝锋教授担任会议主席;浙江大学占海飞研究员、王冠楠研究员、张治成副教授,东京理科大学Hiroshi Okada教授,巴黎东大学Vu-Hieu Nguyen教授,德国约旦大学Dia Zeidan教授担任会议执行主席。

来自中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内外各地的200余位计算方法同仁相聚杭州,会议展示了计算方法最新的研究成果及相关应用,讨论交流了计算方法在力学设计及工程应用等领域的关键问题及发展趋势。

国际计算方法大会(ICCM)自2004年在新加坡举办以来,始终聚焦计算方法、数值建模与模拟技术的创新及其在工程、自然科学等领域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颠覆性技术的突破,会议主题不断扩展至多物理场耦合、 数据驱动计算等前沿方向。本次会议(ICCM2025)邀请了国内外学者共同探讨先进计算方法及其在科学、工程领域的应用,促进科学、工程及相关领域的跨学科交流,助推先进计算方法解决实际工程复杂问题,以及数值计算模拟软件研发、 数字孪生等技术的应用。

出席大会的特邀嘉宾有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魏悦广教授,西北工业大学张卫红教授,大连理工大学郭旭教授(线上),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Chien Ming Wang教授,宁波大学/锡根大学的张传增院士,魏玛包豪斯大学Timon Rabczuk教授,西湖大学Marco Amabili教授,浙江大学郑耀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康国政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万德成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丁航教授,北京理工大学陈少华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立峰教授,兰州大学王记增教授,北京大学刘谋斌教授,北京大学韦小丁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张桂勇教授,西北工业大学聂玉峰教授,西湖大学Francesco Pellicano教授,西南交通大学李翔宇教授,河北工业大学李子瑞教授,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的Xiaoying Zhuang教授,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Yuantong Gu教授,澳大利亚悉尼大学Qing Li教授,东京理科大学Hiroshi Okada教授等。

大会开幕式由会议执行主席占海飞研究员主持。魏悦广教授代表主办单位中国力学学会致欢迎辞,他向各位参会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祝贺,随后,陈伟球教授代表承办单位致欢迎辞,他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到场的各级领导、各位来宾和全体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

大会报告阶段,魏悦广教授介绍了基于“最大应变能密度”原理的先进材料跨尺度力学性能表征与模拟方法。Chien Ming Wang教授展示了蓝色经济CRC的两个海上水产养殖项目SeaFisher和SubSCI。Timon Rabczuk教授介绍了基于近场动力学和非局部算子的计算方法和拓扑优化在纳米结构挠曲电效应研究中的应用。郑耀教授介绍了基于强化学习等多学科耦合设计的航空航天飞行器系统设计数值方法。Xiaoying Zhuang教授介绍了机器学习辅助的跨尺度挠曲电材料表征与拓扑优化设计方法。张卫红教授介绍了人工智能在航空航天结构设计与制造中的典型应用与理解。Marco Amabili教授介绍了结构大振幅振动中非线性阻尼的建模与实验验证。郭旭教授介绍了用于AI增强计算力学的问题无关机器学习方法及其在大规模拓扑优化中的应用。Yuangtong Gu教授介绍了物理信息神经网络在工程与科学建模中的最新进展与应用潜力。Hiroshi Okada教授介绍了使用脆弱点法进行混合模式裂纹扩展分析的研究。张传增教授介绍了一种基于边界积分方程与神经网络的弹性与压电材料裂纹分析方法。

主题报告阶段,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立峰教授介绍了基于移动克里金插值的无网格法在应变梯度纳米结构振动分析中的应用。摩德纳雷焦艾米利亚大学/西湖大学Francesco Pellicano教授介绍了随机激励下圆柱壳非线性动力学中“幽灵锤击”现象的发现与分析。悉尼大学Qing Li教授介绍了利用机器学习进行多功能点阵结构多尺度拓扑优化的计算设计方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丁航教授介绍了基于切割网格的保守型锐界面方法及其在界面流模拟中的应用。上海交通大学万德成教授介绍了使用CLSVOF方法数值模拟液滴撞击深水池的研究。兰州大学王记增教授介绍了求解双曲守恒律的高阶自适应多分辨率小波配置迎风法。RMIT大学Raj Das教授介绍了集成物理参数的相场法在铁素体合金调幅分解与成核模拟中的应用。昆士兰大学Wenhua Zhao副教授介绍了浮式风力涡轮机响应预测中粘度效应及实验分析的新发现。

除此之外、会议还安排了邀请口头报告,口头报告和展报环节。此次会议集中展示了全球多所顶尖大学和研究机构在力学、材料科学及人工智能交叉领域的前沿进展,标志着计算建模正朝着跨尺度、智能化及高保真度的新范式深刻变革。本次大会圆满闭幕,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此次会议进一步揭示了跨尺度力学、智能计算方法与先进材料设计等领域亟需关注和解决的重要基础科学问题,助力力学与工程科学与技术的长远发展。

大会合影.png


联系我们

电话:86 10 6255 9588

传真:86 10 6255 9588

邮箱:office@cstam.org.cn

邮编:100190

地址: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学会公众号

Copyright © 2025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05039218号-1    技术支持:中科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