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8日 来源:
2025年4月7日至10日,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力学研究所)和中国力学学会联合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国际力学中心协办,空天飞行高温气动全国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第一届非平衡输运现象国际研讨会(NETP 2025)”在北京成功举办。
来自美国、英国、俄罗斯、法国、德国、日本、荷兰、挪威、比利时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位知名专家以及全国各地高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200余人共聚一堂,围绕非平衡输运现象的前沿理论与应用展开深入研讨。
大会主席、力学研究所张勇豪研究员主持开幕式并致欢迎辞。他代表组委会热烈欢迎各国学者的到来,并指出本次会议聚焦中国科协公布的十大前沿科学挑战之一“非平衡输运机理研究”,其成果将对航空航天、能源开发、生物医疗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力学研究所学术所长何国威院士在致辞中回顾了力学学会自1957年钱学森、周培源等先辈创立以来的辉煌历程。他表示,非平衡输运研究是破解空天飞行器稀薄气体动力学、核聚变等离子体控制等“卡脖子”问题的关键钥匙,本次会议彰显了中国力学界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的决心。他强调,根据2025北京国际青年创新论坛数据,85%的颠覆性创新源自40岁以下青年学者,勉励与会青年勇攀科研高峰。
力学研究所所长黄河激在发言中表示,作为中国首个国家级力学研究机构,力学研究所自1956年成立以来始终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重大科技攻关和社会经济发展中持续发挥重要作用。他强调,非平衡现象已成为航空航天、能源开发、微纳制造等新兴技术的核心课题,其复杂性不仅需要深刻的科学见地,更需要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乃至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跨界合作。他高度肯定青年学者贡献,鼓励其通过国际平台建立跨学科合作网络,推动力学学科创新发展。
本次会议邀请了华威大学的Duncan Lockerby教授、MIT的Nicolas Hadjiconstantinou教授、香港科技大学的徐昆教授等11位该领域的国际权威学者作大会邀请报告,并设置分会邀请报告、分会报告以及海报展示等多元交流形式。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摘要200余篇,涉及稀薄气体动力学、非平衡界面动力学、高温气动力学、受限空间的纳米尺度流动现象、微颗粒输运、稀薄流体中的颗粒运动及等离子体非平衡过程等,涵盖了非平衡输运现象的主要方向。
会议还设置了参观调研环节,部分参会代表前往怀柔科学城,参观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物理研究所及大气物理研究所,近距离观摩大科学装置,并与一线科研团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NETP 2025作为非平衡输运领域的首届国际盛会,搭建了跨学科、跨地域的学术交流平台,通过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加速全球非平衡输运研究的创新突破。同时会议展示的高质量研究成果凸显了青年科研力量与跨界合作在攻克复杂科学问题中的关键作用,为航空航天、能源开发等国家重大工程提供理论支撑。
经组委会讨论决定,第二届NETP会议将于2026年12月在香港举行,由香港科技大学牵头承办,持续推动该领域的全球科技合作。
电话:86 10 6255 9588
传真:86 10 6255 9588
邮箱:office@cstam.org.cn
邮编:100190
地址: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学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