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9日 来源:
姓名:田阔 专业专长:计算力学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89年10月
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教育及工作经历:
2012年、2018年分别获得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学士和博士学位,2016年-2018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航空工程系联合培养。2020年、2024年分别破格晋升副教授和教授。现任工程力学系副主任。
研究领域:
数字孪生;智能优化;结构强度
社会任职:
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专委会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航天器振动与控制专委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设备结构健康监测与预警分会数字孪生与多模态数据专题委员,辽宁省力学学会理事,《应用数学和力学》《宇航学报(英文版)》等10余期刊编委/青年编委
主要成绩:
聚焦空天结构强度设计中建模精度与计算效率这一核心矛盾,建立了多源数据驱动的结构强度设计方法,实现了分析效率、寻优能力、评估精度的跨越式提升,为空天装备精细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与方法支撑。主要成果包括:
(1)建立了多保真度数据融合的高效承载分析方法,解决了经典桥函数方法对非线性数据融合精度不足的共性难题,百万自由度模型分析耗时由小时级降至秒级。
(2)提出了紧凑空间与复杂约束智能优化设计方法,实现了高寻优期望空间动态挖掘与进化搜索,极限减重能力由5%跃升至15%以上。
(3)建立了全域实时高精度数字孪生强度评估方法,突破了多源数据时空关联、传感器最优布局、极小样本数据融合等关键技术,解决了应力/变形/失稳波/模态等多类响应全域监测与评估难题。
在IJSS、CMAME、AIAA J等期刊发表SCI论文80余篇(一作/通讯46篇),在科学出版社合著专著2部。在中国力学大会、全国固体力学大会等作邀请报告20余次。成果成功应用于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天问二号探测器等重点型号轻量化设计与强度评估,保障型号首飞成功。研发的数字孪生强度评估系统已部署在航天五院、航空601所等总体研制单位,写入2项企业标准,成果转化超千万元。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获中国专利金奖、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电话:86 10 6255 9588
传真:86 10 6255 9588
邮箱:office@cstam.org.cn
邮编:100190
地址: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学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