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魁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9日    来源:

1758249911141830.jpg 姓名:徐光魁     专业专长:生物力学、固体力学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8611


 

 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教育及工作经历:

2006年获西安交通大学学士学位,2011年获清华大学博士学位,2011-2013年在德国马普胶体与界面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4年至今在西安交通大学先后任副教授、研究员、教授。2020-2021年挂职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2021年至今任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主任。2024年创办了“成兴国投-西安交大医疗器械力学交叉与健康诊断中心”校企联合研究院,并担任共同院长。

 

研究领域:本构关系、细胞与组织力学、医工交叉

 

社会任职:

现任中国力学学会首届青托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生物材料与仿生专业组副组长、中国力学学会软物质力学工作组组员、陕西省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以及期刊《Discover Applied Science》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编委、《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特邀青年编委、《医用生物力学》编委等。

 

主要成绩:

基于统计力学和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原子力显微镜微流变实验等方法,建立了活性材料的粘弹性本构关系,揭示了细胞和组织的粘弹性变形与运动的力学机制,阐明粘弹性特性在发育和疾病进程的变化规律,为疾病诊断、再生医学、医用生物材料等领域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发表学术论文 107 篇,包括JMPS9)、Biophysical Journal10)、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Nano Letters4)、ACS Nano3)、力学学报、科学通报等期刊,授权发明专利7项。主要学术成果包括:

1)提炼细胞普遍的微纳结构特征,发展了自相似多级模型,从结构角度揭示了细胞普适的粘弹性标度律响应机理,将其复杂的流变学响应降低到仅用两个力学参数描述,并发现粘弹性标度律特征可用来评估特定的细胞类型和状态。

2)建立了力--生耦合作用下的组织粘弹性本构关系,理论预测并实验发现了不同疾病阶段的组织都会呈现出时间尺度依赖的双段粘弹性标度律响应特征,提炼出多级模量、粘性、标度律指数等病变进程精准评估的力学新指标,并据此自主研制了测量皮肤粘弹性力学性质的设备,对黑色素瘤等皮肤疾病进行早期筛查和诊断。

3)建立了生物界面粘附动力学理论方法,发展了基于多级结构和细胞活性的群体细胞粘弹性变形与迁移运动模型,解决了传统方法无法模拟群体细胞力学特性与部分运动涌现模式的难题,揭示了力--生耦合作用下细胞活性和几何特征对群体迁移动力学的影响规律。

 

上述成果被D. A. WeitzD. E. DischerD. J. MooneyM. C. MarchettiG. C. SchatzL. M. KeerR. E. Skelto、俞书宏、魏悦广、郑泉水、马余强、董石麟等30余位中国、美国、欧洲的科学院/工程院/医学院院士正面评价和直接应用。基于上述成果,2015年入选中国力学学会首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8年获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2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结题优秀)、2024年获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徐光魁与王刚锋、刘益伦在2020年共同创建的“多尺度力学-医学交叉团队”先后获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2021年)和西安交通大学“医工交叉创新团队”(2022年)、“师德示范建设团队”(2024年)、“青年文明号”提名奖(2025年)、“优秀导师团队”(2025年)等。

 


联系我们

电话:86 10 6255 9588

传真:86 10 6255 9588

邮箱:office@cstam.org.cn

邮编:100190

地址: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学会公众号

Copyright © 2025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05039218号-1    技术支持:中科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