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6日 来源:
2025年评选
获奖者: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又和教授
单 位:兰州大学
主要贡献:在超导材料力学和沙尘暴风沙电耦合机理方面做出的系统性重要贡献
主要经历和学术贡献:
主要学历:
1978.02–1982.01 华中工学院 (现华中科技大学) 力学师资班本科学习,获工学学士
1983.09–1984.12 华中工学院力学系固体力学在职硕士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
1987.09–1989.12 兰州大学固体力学博士研究生,获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2.01–1987.08 华中工学院力学系助教、讲师 (1986)
1990.06–至今 兰州大学力学系,讲师、副教授 (1993)、教授 (1996)
1993.09–1994.07 美国肯塔基大学机械工程系,访问学者
1994.07–1995.07 日本东京大学核工程研究实验室,外国研究员
2005.05–2017.12 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首任院长
2005.12–2016.11 教育部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重点实验室,首任主任
2020.10–至今 兰州大学超导力学研究院,创院院长
周又和教授在超导电磁类材料力学和沙尘暴风沙电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系统性重要成果。他开创了多场耦合超导固体力学,创建了超导材料/磁体的力-电-磁-热耦合非线性理论,自主研制了国际首台超导材料力学极端多场测控大型科学装置,填补了我国超导材料实验力学空白,实现了力学支撑我国超导磁体自主研制设计“零”的突破。他拓展了沙尘暴中带电现象的多场耦合非线性力学研究领域,解决了准确预报的挑战性问题。他创立的小波方法解决了求解封闭性难题,实现了对不同类非线性问题从弱到强的通用求解,其英文原版专著由Springer出版。
上述创新性成果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名师奖、高校教师杰出教学奖、徐芝纶力学奖等。
电话:86 10 6255 9588
传真:86 10 6255 9588
邮箱:office@cstam.org.cn
邮编:100190
地址: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学会公众号